亨利·勒夏特列 / 勒·夏特利埃(Le Chatelier, Henri Louis,1850年10月8日~1936年9月17日),
法国化学家。他研究过水泥的煅烧和凝固、陶器和
玻璃器皿的退火、磨蚀剂的制造以及燃料、玻璃和炸药的发展等问题。从他研究的内容也可看出他对科学和工业之间的关系特别感兴趣,以及怎样从化学反应中得到最高的产率。勒夏特列还发明了
热电偶和光学
高温计,高温计可顺利地测定3000℃以上的高温。此外,他对
乙炔气的研究,致使他发明了
氧炔焰发生器,迄今还用于金属的切割和焊接。
1850年10月8日勒夏特列出生于巴黎的一个化学世家。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从事跟化学有关的事业和企业,当时法国许多知名化学家是他家的座上客。因此,他从小就受化学家们的熏陶,中学时代他特别爱好化学实验,一有空便到祖父开设的水泥厂实验室做化学实验。勒·夏特列的大学学业因
普法战争而中途辍学。战后回来,决定去专修矿冶工程学(他父亲曾任法国矿山总监,所以这个决定可以认为是很自然的)。
1875年,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巴黎工业大学,1887年获博士学位,随即在高等矿业学校取得普通化学教授的职位。1907年还兼任法国矿业部长,在
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任法国武装部长,1919年退休。
勒·夏特列对水泥、陶瓷和玻璃的化学原理很感兴趣,也为防止矿井爆炸而研究过火焰的物化原理。这就使得他要去研究热和热的测量。1877年他提出用
热电偶测量高温。这是由两根
金属丝组成的,一根是
铂,另一根是
铂铑合金,两端用导线相接。一端受热时,即有一微弱
电流通过导线,电流强度与温度成正比。他还利用热体会发射光线的原理发明了一种测量高温的
光学高温计。
对热学的研究很自然将他引导到
热力学的领域中去,使他得以在1888年宣布了一条他因而遐迩闻名的定律,那就是著名的
勒夏特列原理。
勒·夏特列原理的应用可以使某些工业
生产过程的
转化率达到或接近理论值,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并无实效的方案(如高炉加高的方案),其应用非常广泛。
这个原理可以表达为:“把
平衡状态的某一因素加以改变之后,将使平衡状态向抵消原来因素改变的效果的方向移动。” 换句话说,如果把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体系置于一个压力增加的环境中,这个体系就会尽量缩小体积,重新达到平衡。由于这个缘故,这时压力就不会增加得象本来应该增加的那样多。又例如,如果把这个体系置于一个会正常增加温度的环境里,这个体系就会发生某种变化,额外吸收一部分热量。因此,温度的升高也不会像预计的那样大。这是一个包括对古尔贝格和瓦格宣布的著名的
质量作用定律在内的非常概括的说法,并且它也很符合
吉布斯的化学热力学原理(其实,这个说法是如此的概括,甚至可以不无风趣地用于说明人类的行为)。
勒·夏特列原理因可预测特定变化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,所以有助于
化学工业的合理化安排和指导化学家们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,生产所希望的产品。例如
哈伯借助于这个原理设计出他的从大气氮中生产
氨的反应,这是个关系到战争与和平的重大发明,也是勒夏特利埃本人差不多比哈伯早二十年就曾预料过的发明。勒夏特利是发现吉布斯的欧洲人之一,又是第一个把吉布斯的著作译成
法文的人。他象鲁兹布姆一样,致力于通过实验来研究相律的含义。他死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八十六岁了,备受尊敬,子孙满堂。
勒·夏特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,还是一位杰出的
爱国者。当
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时,
法兰西处于危急中,他勇敢地担任起武装部长的职务,为保卫祖国而战斗。